2012年9月26日 星期三

數位相機的發展歷程


相機基本原理:
相機是由機身與鏡頭組合而成,底片裝在機身背後,透過相機的特殊構造,將影像投射在機身後方因而紀錄在底片上,使被攝體的影像可以重現。
基本上光線是以直線方式射出,不會轉彎,因此人類應用此原理,設計出『映寫暗箱』(暗室),它是相機的前身,與曬藍圖(或稱藍晒圖,泛指的是由原圖所複製出來的圖。)他們的原理很相近,只是曬藍圖的感光光線是紫外線。聰明的人類就將二者結合,演化成相機的雛形-針孔相機。 接著再透過光圈來改善影像的清晰度,減少繞射現象,以快門來調節曝光的時間長短,最後演變成現在的相機,而近年內科技發達,使得功能面無限的延伸。



傳統相機:

影像透過鏡頭,由光圈及快門控制光量,將影像投射在底片上,底片上有一層感光乳劑接收影像,依光線強弱及顏色不同,使乳劑產生化學變化而將接收的影像凍結。而顯影既是將拍攝完的底片透過顯影藥水加以顯像,底片上被凍結的影像因曝光程度的不同,經顯影藥水顯像後,會產生深淺不同的影像(曝光所得),如果使用的是一般底片的話,產生的是負像(意指視覺疲勞),既黑變白,白變黑,紅變綠,黃變紫…,而定影就是將底片顯影後殘餘乳劑漂白脫落,使之成為程度不同的透明狀而不再具有感光功能。

現代相機

數位相機在鏡頭的使用上,相當於傳統雙眼(傻瓜) 相機所使用的鏡頭 (接近廣角的38mm鏡頭) ,但一般數位相機由於要在可攜性上,讓使用者更方便,在相機的尺寸上便會儘量地縮小,相對地鏡頭所使用的口徑都不大。因為鏡頭的大小會影響到可攝取的光線量,因此鏡頭愈小,可攝取的光線範圍就愈小,再加上所使用的影像感應器,捕捉影像的能力有限,便造成了數位相機影像品質不佳的現象。再加上有些數位相機,使用的是所謂的數位變焦,只是截取影像某個部分加以放大拍攝,而不像光學變焦是以鏡頭伸縮,來拉近或加長與物體的距離,使得影像品質更是雪上加霜。


傳統現代相機比較:

相機類型
比較主題
傳統相機
數位相機
解析度
不一定,但有可能高於數位相機(由底片銀粒子不規則的緊密排列組成)
約千萬畫素
儲存媒體
底片
記憶卡(MD、SD...等)
容量
依底片(大部分是36張)
現今多以記憶卡作為儲存媒體(依記憶卡而定)
攜帶便利性
感光元件
感光劑(滷化銀)
CCDCMOS影像感應器
變焦方式
光學變焦(不易失真)
數位變焦(易失真)
鏡頭
定焦鏡頭
廣角鏡頭(少數為變焦鏡頭,但單價較高)


數位相機週邊(記憶卡):
★分別有CF(Compact Flash)SM(Smart Media)
★ SD(Secure Digital)MMC(Multi Media Card)及MS(Memory Stick)
★ 其中以MS為Sony最常使用的記憶卡
★ SD卡則是穩定性最高 傳送速度最快 容量選擇性最高
★常使用的記憶卡比較 
SD記憶卡:適用於數位相機、PDA、手機、MP3、讀卡機、攝影機、手提電腦等多媒體產品
MINI SD記憶卡:多半適用於手機、PDA、相機、MP3等數位產品
microSD記憶卡:這款通用記憶卡擴展了多功能手機的儲存容量,可以儲存更多的音樂、電影、有聲書、圖片、鈴聲等資料內容

結論:


傳統與數位相機,他們都有彼此獨特的地方,但在現代的時代下,人們所要求的是速度是便利性,所以傳統相機在現在反而容易慘遭淘汰,與其讓他淘汰,不如讓他更有便利性,不但可以保留他的獨特,也可以不淘汰任何相機。